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缉私罚没收入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3:53:21   浏览:92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缉私罚没收入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废止)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缉私罚没收入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预字〔1999〕4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缉私罚没收入缴库和缉私缉毒办案支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财预字〔1998〕413号)中关于“上交中央财政的缉私罚没收入,……50%由中央财政采用转移支付的办法,返还省级(含计划单列市)财政”的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中央对地方缉私罚没收
入转移支付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对地方缉私罚没收入转移支付暂行办法
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缉私罚没收入缴库和缉私缉毒办案支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财预字〔1998〕413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配原则
各地上交中央财政的缉私罚没收入,8%部分,由中央财政核拨公安部用于缉毒工作。其余部分,50%由中央财政核拨给海关总署,作为有关执法部门的缉私办案费;50%由中央财政采用转移支付办法,返还省级财政;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返还的缉私罚没收入后,将其中30
%专门用于调剂各地的缉私经费。其余部分主要用于公安(含公安边防部队)、工商行政管理、海关等执法部门的缉私办案经费。
为了充分调动各地配合打击走私贩毒的积极性,中央应返还各地的缉私罚没收入,按收入来源地的原则返还,暂不在地区之间进行调剂。同时为了体现对全省统一部署和协调打击走私贩毒工作的支持,中央财政从返还计划单列市的缉私罚没收入中集中10%,补助给其所在省。
二、计算公式
按照上述分配原则和有关比例,缉私罚没收入转移支付公式分别为:
(一)计划单列市
某市中央财政返还数=该市缉私罚没收入实际入库数×(1-8%)×50%×90%
(二)有计划单列市的省
某省中央财政返还数=该省缉私罚没收入实际入库数(不含计划单列市)×(1-8%)×50%+该省所辖计划单列市缉私罚没收入实际入库数×(1-8%)×50%×10%
(三)无计划单列市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某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财政返还数=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缉私罚没收入实际入库数×(1-8%)×50%
三、资金的拨付和管理
财政部按季度下发文件,明确上一季度中央返还地方的缉私罚没收入数,相应增加中央对地方的拨款。
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在收到中央财政拨付的缉私罚没转移支付资金后,集中30%专门用于调剂各地的缉私经费,其余部分,按照缉私部门查获移交的罚没收入占缉私罚没收入总额的比重,安排到海关、公安、边防、工商行政管理等执法部门。对中央管理的海关和边防部
队及省级管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省级财政直接向这些部门(海关是指直属海关)拨款,并由这些部门将资金拨至案发地缉私办案单位;对分级管理的公安部门,由省级财政会同省级公安部门将资金拨至案发地财政部门,由案发地财政部门及时拨付给缉私办案的公安部门。
为了不影响办案单位的资金使用,在中央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尚未到达前,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参照本地缉私罚没收入实际入库数和转移支付公式计算中央预计返还数,按一定比例向缉私办案部门预拨款,待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到达后再补足。
各级财政部门和海关、公安、边防、工商等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缉私罚没收入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此项资金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年度终了,除公安部门向同级财政报送决算外,海关、边防、工商等部门要向省级财政报送缉私专项经费支出决算。
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



1999年8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衢州市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经委市财政局关于衢州市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衢政办发〔2010〕9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经委、财政局制订的《衢州市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六日    





衢州市节能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市经委 市财政局



第一条 为进一步鼓励和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根据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浙经贸资源〔2008〕755号)和市政府《关于印发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衢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市政府实施节能目标考核奖惩对象为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开发区、高新园区。

第三条 节能目标考核奖惩标准根据各地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万元GDP能耗或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率指标测算确定,其中各县(市)按万元GDP能耗测算,柯城区、衢江区和市开发区、高新园区按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测算。对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含省政府2010年追加指标)的部分,每节约1吨标准煤奖励20元;对未完成考核目标(含省政府2010年追加指标)的部分,每超出1吨标准煤罚款20元。

第四条 节能目标考核奖惩由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统计局、经委、发改委联合公布2010年度及“十一五”全市和各县(市、区)、市开发区、市高新园区节能降耗情况后,由市经委会同市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核定各地“十一五”超额完成节能量或未完成节能量指标,并报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各地节能奖惩资金。

第六条 节能目标考核奖励资金在省下达的各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奖励资金和市财政资金中统筹安排,并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经委、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联合下达到各县(市、区)、市开发区、市高新园区。各地对节能奖励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统筹用于节能降耗工作,不得用于奖励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 县(市、区)、市开发区、市高新园区如未完成考核目标的,按照市经委和市财政局下达的节能考核要求及时将罚款资金上缴市财政,对未及时上缴罚款资金的,市财政将通过年终结算等方式扣款,罚款资金按规定统一管理使用。

第八条 节能目标考核奖惩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对于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一经发现,将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到2010年12月31日止。






鞍山市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办法

辽宁省鞍山市人大常委会


鞍山市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办法


   (2000年12月27日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鞍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5号
《鞍山市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办法》已经2001年5月25日辽宁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1年6月15日起施行。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1年6月5日

第一条 为了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维护国家权益,查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行为,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以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或财产权利。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经营者、占有者、出资者、管理者违反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对本市具有资产管理权的国有资产流失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全市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的主管部门。县(市)、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级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各级审计、税务、工商、监察、人事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权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检举、揭发,有义务配合做好固有资产流失查处工作。
第六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进行调查:
(一)在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国有资产评估、产权登记或者产权界定的;
(二)在股权权益分配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可或者决定对国有股不送、少送股,不分、少分红或者虚分红的;
(三)在国有产权转让或者置换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交易的;
(四)在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包或者出租的;
(五)在财务处理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财务帐目,将国有资产收益不入帐,或者冲减国家资本金及其权益的;
(六)在境外投资活动中,拒报、瞒报境外国有资产的;
(七)其它违反法律、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第七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下列程序对国有资产流失事项进行调查:
(一)对与国有资产流失相关的事项进行初步调查;
(二)对需要调查的事项予以立项;
(三)制定调查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根据调查结果、,做出调查结论,包括做出处理决定或者提出处理建议。
前款规定的一般调查事项的立项和调查结论,应当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重大调查事项的立项和调查结论,应当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领导集体讨论批准,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调查国有资产流失事项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就国有资产流失的有关事项做出陈述和说明;
(二)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如实提供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财务帐目及其他相关资料;
(三)进入被调查单位取证、收集资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措施。
第九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集文件、财务帐目及其它资料等证据时,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自批准
之日起7日内对证据做出处理决定。
第十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调查国有资产流失事项时,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查帐、资产评估,或者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对有关事项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第十一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批准的调查范围,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并收集有关证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得干预被调查单位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调查活动所需经费,由调查部门承担,不得向被调查单位收取或者摊派。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调查时,不得泄露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和接受任何馈赠、报酬以及进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禁止的行为。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于立项调查的事项,经查认定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事实的,或者不需要追究责任的,应当予以撤销,并告知被调查单位及其上级部门或者被调查人员及其所在单位。
重大调查事项立项的撤销,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四条 被调查单位或者个人在接受调查过程中,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一)说明事实真相,回答调查部门提出的问题:
(二)如实提供与调查工作有关的文件、财务账目及其它相关资料:
(三)配合调查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妥善保管有关证据: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五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调查固有资产流失事项时,发现所调查的事项属于其他行政机关调查权限的,应当依法及时移交有关行政机关;属于司法机关调查权限的,应当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六条 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单位,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挽回损失,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国有资产流失额5%至20%的罚款。
第十七条 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关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经济处罚,免除(解聘)其职务,或者给予降职、撤职处分。
第十八条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人,其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被调查单位的责任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按照管辖权限,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1年6月15日起实施。